- · 当代美国评论版面费是多[04/09]
- · 《当代美国评论》投稿方[04/09]
狂人李白:给我一支毛笔,我能slay整个大唐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就在杜甫游览名山大川时,李白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。 原因说来很搞笑,当时权臣李林甫向唐玄宗李隆基吹嘘,说“盛世之下,才不遗野”,也就是说,朝廷的科举制度已经把所有人才
就在杜甫游览名山大川时,李白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。
原因说来很搞笑,当时权臣李林甫向唐玄宗李隆基吹嘘,说“盛世之下,才不遗野”,也就是说,朝廷的科举制度已经把所有人才都招揽进来了。
“为什么唐诗不能获诺贝尔?”
一代诗仙陨落,此时杜甫正在蜀中穷困中。
扯开去说一下,王之涣诗作相传极多,但基本遗失,只留下了6首。
也是在726年,王之涣厌倦了官场斗争,辞官,开始自由生活。写下了《登鹳雀楼》和《凉州词》。
酒醉的李白一时兴起,让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子,也因此遭到了高力士及皇帝近臣们的嫉恨。
后来,李白被判流放,而流放的地方正是夜郎。曾经,他写下“随风直到夜郎西”,不知是何感想。
杜甫《望岳》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十年后,开元三年,岑参出生,同时,15岁的李白凭借文采远近闻名,开始结交社会名流。
这时候,突然来了个才华出众的杜甫,李林甫为了不打脸,就把杜甫的名字划去了。
唐肃宗李亨当然看在眼里,于是抓住机会,说永王李璘谋反,将其一网打击。
电影《妖猫传》中辛柏青饰演诗仙李白,吟诵的正是这首诗。
存诗仅6首却极负盛名的大唐边塞诗人:王之涣
也是这一年,15岁的王维离开家乡,去往金碧辉煌的长安寻梦。在异乡思乡情切之下,王维写下了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。
电影《妖猫传》中黄轩饰演的白乐天,原型白居易
这一年,桀骜不驯的孟浩然,正与张子容隐居在鹿门山,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,一日早餐起来,便提笔写下《春晓》。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公元705年,神龙元年,武则天病逝。那年,5岁的李白开始发奋读书。
杜甫死后两年,白居易出生,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太多了,下一篇咱们再讲。
而不是死记硬背之后,完全无法将知识串联。
在此之前,王昌龄一直在河西陇西,出了玉门关,感慨之下写下《出塞》:
永王李璘是个好大喜功的人,觉得这事儿必须搞大排场,于是浩浩荡荡前往江东,同时把隐居多时的李白请出山协助。
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
为了不让李亨皇位坐稳,李隆基就加封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,让他去统领江东的兵马。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
先前,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位美国女诗人,身边那些隐秘文青都小小沸腾了一下。
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不敢想象,如果他的诗作都留下来,那小学生们估计要背更多。
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
马嵬驿之变时,李亨逼迫父亲李隆基处理杨贵妃,几乎兵变,虽然后来李隆基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亨,是为唐肃宗,但李隆基内心一直对这个儿子颇为不满。
在洛阳,李白遇到了杜甫,二人结成忘年交,一年之内三次同游,寻访名山大川。
比如,白居易写《琵琶行》,你信不信他是为了跟某个诗人怄气?
著名画家陈君笔下的《早发白帝城》国画作品
那时候的诗人都喜欢游山玩水,或者隐居田园。
2年后,公元761年,王维病逝。第二年,《旧唐书》记载,李白饮酒过度,醉死于宣城。
李白在隐居时,内心仍有一股热血沸腾。
而此时,举荐李白的贺知章已经告老还乡,写下:
安史之乱爆发后,北方经济受到重创,人口凋敝,“十室九空”。
贺知章极其欣赏李白的《蜀道难》,向李隆基极力推荐。李隆基自然喜欢,每每出游都要带着李白。
另一方面,杜甫亲眼目睹唐军劫掠百姓,写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。
电影《妖猫传》中杨贵妃死于安史之乱之际
到了扬州,秋寒突至,李白病倒了。在扬州的一个小旅店里,他千愁万绪之中写下《静夜思》。
李白明白自己在那个官场混不下去了。于是,离开长安,再次开始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的日子,并写下了《将进酒》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美国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mgpl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4/1047.html